4万亿注环保钱该怎么花:环保产业怎样搭上顺风车?
-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4-26 中国测评学会
编者按 仅仅十几天,各地就报送了500多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去年年底国家对生态建设的直接注资,激发了各地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各地纷纷申报的依然是污水处理厂项目,这会让管网不配套的问题在新一轮投资热潮面前更为突出,那么,这股建设热潮能否真正给环保产业带来成长发展的良机?成为不少业界专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我们从中节选主要内容,和业界读者朋友共享。
中央政府在2008年底以投资拉动为核心的4万亿计划,明确了其在最近几年将要加大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投资安排中包括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这对于资金沉淀性强、资本收益低、价格不到位的环境服务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建议一:环保产业应成为中央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支持方向
主要原因如下:
1.发展环保产业、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质量,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特定宏观政策背景下(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环保产业不仅仅是政府应当重点支持的内需,而且是急需。
2.从环保产业的特性来说,无论是供水和污水处理,还是垃圾处理或大气治理,都是与社会经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无论是政府投资,或者是市场投资,都不会改变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服务的责任主体这一事实,环境消费的支付主体应为政府,政府要承担起发展环保产业的责任。
3.改善环境质量是发展环保产业的根本目的,同时又是一个与其他产业相互影响和协调的行业,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环保产业具有资金沉淀性强、资本收益低、价格体系不到位等特征,无论是环境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或者是环境服务的提供,都属于高投入低产出,政府投资的支持是推动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非常必要的。
5.在节能减排任务的要求下,我们有发展环保产业的巨大需求。通过政府投入的带动,将可以促进并带动产业链的完善以及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6.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存在巨大的产业短板,如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染设施运营资金不足、价格体系不能支撑市场回报、信贷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育。而这些问题都难以完全依靠市场解决,而必须借助政府资金来弥补。
建议二:通过对重点领域的扶持,有效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对于我国尚未发育完全的环保产业而言,必须要认真分析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才能掌握抓手,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中央政府提出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确定重点扶持领域、设立有限目标、解决有限问题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当前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其对带动和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责任。对于当前重要领域的选择,可以有如下的参考原则:1.发展主管部门能够掌控的领域;2.选择中央政府在上一轮投资支持中未考虑的领域,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3.选择可以系统发展、形成规模研究的领域,如农村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小城镇分散式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低成本污泥处理技术的研发、国际履约的支撑技术研发、环境标准提高后的支撑技术等;4.以环境保护部为主导,形成产业整体,促进产业化发展,例如环境保护部从环境设施的运营服务切入,通过合理模式设计促进设施资产所有权和运营服务全分离的服务方式,化解国有投资形成产权对非公主体的挤出,鼓励DBO模式和专业委托运营服务模式,鼓励区域性品牌运营的发展,以业绩为核心评估并选择运营单位;5.重点支持难以引入市场机制的环节,如污水管网的建设等;6.支持环保新技术的研发、示范。
建议三:重视投资拉动的质量,将政府资金投向市场投资难以覆盖的领域
在政府以环保产业拉动内需之时,必须要重视投资拉动的质量。环保产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以及经济外部性。因此,与一般的竞争行业不同,在环保产业的“政府-市场”关系中,需要强化政府的干预;明确界定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环境责任;系统考虑环保产业链的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及外部(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影响;正确认识政府投资对环保产业的拉动作用。在发展环保产业时引入市场机制,政府责任的明确是基础,必须正确认识到环保产业中有一些领域由于价格体系、资本沉淀性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市场资金的吸引力是有限的,这些就是政府资金应当而且必须重视的投资领域,也是政府资金在环保产业进行投资选择的原则。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