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中国建筑节能测评学会
  •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 法律法规
  • 公示信息
  • 国际动态
  • 正在加载时间,请稍候...

专家称北京若不继续限行 汽车将仅比自行车稍快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4-26 中国测评学会

调查时间: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调查对象: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总样本数3641份,其中有车人士1512份,无车人士2129份。零点调查公司总样本数3603份,其中有车人士2085份,无车人士1518份。
    4月10日是首轮尾号限行最后一天,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究的“限行评估报告”在昨天(2日)公布。

    报告显示,在2009年2月底比2007年11月底净增机动车45.4万辆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得到了改善,本市交通拥堵指数大幅下降,严重拥堵时段消失。

    据介绍,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约85%的市民支持“每周少开一天车”措施,其中有80%以上的有车人士和93%以上的无车人士支持该措施继续实施。市交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王兆荣表示,本市正在研究今后政策,相关措施择机发布。

    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截至昨天,已突破360万辆,驾驶员达525万人。

    道路交通影响

    交通拥堵降为“轻度”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评估报告选取2007年10月至11月作为“无限行”期间的对比数据,通过各种数据对比“每周少开一天车”交通限行期间(2008年10月11日至2009年2月28日)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施行“每周少开一天车”限行政策后,本市拥堵指数、拥堵路段和拥堵持续时间都明显下降,“严重拥堵”时段已经消失。而同比没有施行限行的周六日,则拥堵明显增加,每周的报堵峰值都出现在周六。

    根据报告,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前,本市总体交通拥堵指数为7.54,属于中度拥堵,限行后拥堵指数为5.15,属于轻度拥堵。全天市区主干道流量下降4.1%,环路流量下降2.8%。

    根据市交管局的数据,限行期间,每天早上6点—7点平均报堵较去年同期下降七成,工作日五环内“122”接拥堵报警下降27.6%。

    早高峰拥堵路段少四成

    郭继孚表示,在限行之前,每天早高峰拥堵路段有422条,拥堵里程达到99公里。限行以后,早高峰拥堵路段下降到249条,拥堵里程为55公里,分别比限行前降了40%和50%。

    在限行之前,每天晚高峰拥堵路段有818条、117公里;限行以后,晚高峰拥堵路段下降到了554条、110公里,分别下降32.1%和37.5%。

    拥堵时间下降了5小时

    郭继孚说,市民直观感受明显的拥堵持续时间也有了明显下降。根据测评报告,北京市中度拥堵时间从限行之前的1小时45分下降到了现在的45分钟,轻度拥堵时间从限行前的4小时15分下降到了1小时45分钟。

    此外,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从7小时45分减少为2小时30分,特别是“严重拥堵”时间由1小时45分钟减为0。

    限行后,早高峰拥堵开始时间由7点延后至7点30分,晚高峰拥堵开始时间则由15点15分延后至17点。

  快速路早高峰提速20%

    根据监测,“每周少开一天车”期间高峰路网速度比“无限行”期间明显提高,其中早高峰(7点-9点)路网速度提高15.6%,晚高峰(17点-19点)提高13.8%,平均速度提高了14.6%。速度改善最为明显的是快速路,早高峰的速度从31.1公里/小时增长到了37.7公里/小时,提高了20%以上。

    尾号4限行日路面较堵

    郭继孚表示,根据调查,每周轮到尾号是4的机动车限行的日子,路面都比较拥堵。

    不限行的周六和周日的拥堵状况比限行前情况增加。北京市交管局的数据统计也有相同的结果,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周六日机动车出行不受“五日制”规定限制,由于市民集中驾车出行,全市交通压力达到全周最高。据统计,限行以来周六日全市日均接拥堵报警较工作日有所上升,其中周六报堵是全周报堵最高峰。西单、木樨园、新发地等大型商业区、批发市场,回龙观、天通苑、望京等大型社区是周六日交通热点。

    公交运量上升两成

    郭继孚介绍,实行“每周少开一天车”交通管理措施后,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变化显著,日均客运量比“无限行”期间增加287万人次,上升20.8%。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343万人次(高峰日达到1593万人次),地铁日均客运量达到353万人次(高峰日达到438万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限塑”一年效果如何?
站内导航
节能测评机构名单
建筑节能
能效测评
专家论文
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技术
节能检测收费一览表
卫生学评价收费标准
水利咨询服务收费一览表
公示信息
友情链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世界银行
美国节能经济委员会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GHT ©2009-2024 中国测评学会 at all right resaved